成 长
万博3.0下载 首页 万博3.0下载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
  • 首页
  • 万博3.0下载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成 长
    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8:39    点击次数:91

    作者|高树军

           小孙女即将满一岁零九个月,我这当爷爷的早就成了“老小孩”,与宝宝一起摸爬滚打,嘻哈対语,偶尔还斗智斗勇。我荣幸地得到宝宝的信赖与喜欢,当宝宝奶声奶气地喊着“爷爷”满屋子寻找我时,幸福指数立刻飙升。宝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成长,短暂的婴幼儿期一天天的化作美好记忆。我思考良久,深知人生旅程是不可逆的,对于婴幼儿期那些珍贵的成长细节或片段应当记录下来,即使是粗线条的也有意义。下文从宝宝的身体发育、心智发育等方面约略记录一二,既是当下自娱之作,又为日后留点儿念想。

           宝宝的身体发育总体评价是挺棒的,在历次体检中除了体重、大运动项目指标略低之外,其它指标都达到了同龄婴幼儿的上限。令人惊叹的是宝宝在哺乳期内从不生病,即便在断奶后至今也仅患一次感冒(被家人传染),出现流鼻涕、痰喘、轻微咳嗽症状,但不发烧,七八天后自愈,没有服用一片药。婴幼儿注射“麻腮风”疫苗几乎都会发烧,她爸妈也担心,宝宝注射了两针并未发生异常状况,饮食、睡眠、玩耍等几乎与平日一样。我们认为宝宝遗传了妈妈的基因,免疫力特别强大。

           常言道“三翻六坐八爬叉”。宝宝在时间节点上略微滞后。起初家人有顾虑,稍后尽皆释然,每个孩子发育具有各自的生理节奏,杞人忧天、拔苗助长实不可取。宝宝出满月后经常冲拳踢腿,一会儿攥着小拳头,直直的举起胳膊,做出冲拳的架势,特别有力量;一会儿又把脚背贴在额头上,甚至搬起脚指头含到嘴里吮吸,身段极其柔软。我们围观笑谈:“说不定将来是个练武的好材料。”宝宝在四月龄前后脖颈还不坚挺,抬头几分钟便支持不住,然后坚强而吃力地再次抬头,如此反复,像极了一只“磕头虫”,她爸妈戏言:“宝宝没电了!”八月龄时坐姿不稳,上身易前倾,依靠两只细细的手臂支撑着,仿佛一只蹲踞着的可爱的小猫咪,那双灵动的皂白分明的大眼睛四处扫描。她爸妈经常训练她的下肢力量,让宝宝趴在地垫上,小胳膊撑在胸下,两条腿自然收缩在臀后,用手抵住小脚板,协助宝宝用力蹬,像青蛙那样前进。待到十月龄前后,宝宝会爬了,依靠匍匐姿势,还做不到四肢爬行。再后来,宝宝爬得又稳又快,我们逗她捉迷藏,地板上到处留下她爬行的身影。我们不得不提前设防,经常仔细地清扫地板,唯恐遗留下颗粒物影响爬行或被误食。宝宝爬行时间较长,锻炼效果特别充分。每次带宝宝去公园广场上,爬来爬去,自如可人,吸引许多宝妈或带娃老人驻足围观与研讨。宝宝能够独自站立后尤爱攀爬,每次都是先把脑袋抵住高处,弓起身体,探出两手把住着力点,最后把一条腿骗上去。这种攀爬方式十分吃力,而且很容易滑落,宝宝却无师自通,不惧危险,锻炼力量和协调性效果特好。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制止,而是保护。宝宝在满一周岁后渐渐地能走路了,虽然踉踉跄跄,但抬脚便是小碎步,自己控制不住,根本慢不下来,数不清摔了多少跤,若非摔得特别重不会哭,爬起来继续走。遇到这种情况,奶奶就会抚摸着她的脑袋和颈部说:“摸楞摸楞脖儿,宝宝没吓着。”后来宝宝会说话了,指着摔倒处给自己找理由:“打滑。”“没事,没事,宝宝没吓着,爷爷在呢。”若奶奶在跟前,便改说:“没事,没事,宝宝没吓着,奶奶在呢。”这个小精灵还会提供情绪价值,怎不讨人喜爱!宝宝有两次摔得特别重,至今想想都心疼。有一次宝宝玩一款三轮童车,她从骑行状态想站到车上去,不料单轮车头异常灵活,突然转头调向,她失去平衡,“嘭”的摔在地板上。当时我就在她身边,来不及作出反应。宝宝摔疼了脑袋,哭闹了好一阵子。另一次更严重。当天晚饭后,宝宝与爸妈在客厅的地垫上玩耍,非常兴奋,笑声连连。奶奶坐在一边当观众,我则趁机拖地板。宝宝离开地垫一溜小跑去不远处拿玩具,岂料地板上水分未干,脚下又踩着了滑溜的物件,身体呈S状猝然摔倒,小脑袋重重地撞到地板上,发出令人惊悚的响声,家人全被惊呆了!我们抢过去抱起宝宝,宝宝的哭声撕扯着每个人的心。宝宝哭累了,迷迷糊糊要睡觉的样子,更令人担心。所幸后来状态好转,她爸妈又陪着玩了一会儿。确认没有大碍,她爸爸解嘲似的说:“好险!差一差把北大清华磕没了。”我非常自责,做事没有眼力劲儿,瞎忙什么?一晚上辗转反侧,忐忑不安,支着耳朵听宝宝的动静。奶奶也没好到哪里去。安全,安全,责任重于泰山!成长的代价呀,有时候的确难以预判与防范,当然也无法替代。

           宝宝在饮食上对乳制品和蛋清过敏。她妈妈试敏了多少次,结果证明除了母乳外,各种品牌的奶粉以及草原鲜牛奶、水牛奶、水解牛奶、鲜羊奶等,都有过敏反应,宝宝一律拒绝,甚至不肯使用奶瓶,即便把母乳灌到奶瓶里也不行。唯独喜欢喝酸奶,每天试喝50毫升,连续喝了三天,也产生了过敏症状。有一次给她吃了一包含乳小零食,导致严重的过敏,嘴唇周边和前胸后背上出现了许多红色丘疹,连眼皮也肿了。对乳制品只得全部放弃,问题是未找到可用的替代品,她妈妈特意延长了哺乳期。宝宝对于吃母乳严重依赖,到点了就去缠妈妈,吃奶后特别满足与兴奋。她妈妈说有时候吃奶量并不大,更多的可能是心理安慰,若吃不到就不依不饶。到了一周岁半,该断奶了,她妈妈跟宝宝认真解释,她未必能听懂意思,只是看着妈妈不说话。先断了白天奶,观察宝宝的反应,两周后又断了夜奶。宝宝像个懂事的大孩子,竟然一点儿也没抗拒,从此不提吃奶的事。这样的结果实在出乎意料,不知她是如何做到的,让妈妈心痛的掉泪。

           宝宝自断奶后食量大增,吃饭没饱,在三餐之间需要添加零食、水果。她有一个习惯性动作,若是拽着你去卫生间洗手,就是要吃食物了。加餐要坐在餐椅上,摆好餐具,放上食物或水果切片,自己动手,吃不足断不会轻易下来。吃主餐必须有仪式感,宝宝喊:“音箱,音箱。”这是要播放音乐,特别喜欢《小白兔请客》,若播放其它乐曲,必定又喊:“音箱,音箱。”当前奏响起,童声唱道:“嗨,有人敲门;嗨,有人敲门。谁呀?我呀。你是谁?我是鹅……”歌曲舒缓、生动又有情趣,宝宝随着节奏摇头晃脑。设定循环播放模式,音量调到恰恰听清,此乃进餐的背景音乐。主食由佐餐者负责,菜品放在托盘里,宝宝自己抓取。我端着饭碗,调好温度,宝宝指挥:“藏起来。”要求把饭碗放到餐桌下方,营造一种神秘感。我盛好一大匙,故意的突然送到宝宝嘴边,喊一声“请客”,宝宝便把嘴巴张得大大的,一口含去。间或叫:“奶奶,奶奶!”这是要添加菜品,还会探出身来瞅瞅饭碗里的主食有多少。喂饭过程既省心又有趣,直到实在吃不下、自己站起来为止。我们一直纳闷,她爸妈天天想方设法的调剂食谱、搜罗食材,以如此旺盛的食欲和不知饱的饭量,怎么没有吃成小胖子呢。

           宝宝的心智发育特别突出,在多个方面超出了我们的预期,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。

           宝宝约在三月龄前后(甚至更早),每逢讲简短有趣的故事,或播放轻柔动听的音乐,就会特别安静地倾听,我们并不认为这么大的婴儿能听懂什么,可能被特殊的声音或氛围所吸引。随着月龄增长,发现宝宝的专注力特别强,经常独自玩耍,她不喜欢的玩具或绘本直接不理睬,她所喜欢的就沉浸其中,持续时间越来越长,甚至不受外界干扰。她喜欢听音乐,玩耍中要听,进餐时要听,入睡前必须听。对于喜爱的歌曲(或歌手)要求一遍遍地重复播放,有的歌曲只需前奏一起,就能说出歌名或几句歌词,有时还合着节奏扭动小屁股。她会跟唱多首儿歌,能和着音乐旋律唱《静夜思》,高兴时还自己作词,张口就来:“哎哎哎——宝宝在哪里?”宝宝爱听古诗文朗诵。奶奶在她仅几个月时就在耳旁诵读“人之初,性本善……”“大学之道在明明德……”。我在她一岁左右时,模仿从前的著名儿童节目“小喇叭”音乐吸引她:“滴滴答,滴滴答,滴滴——答答——。小喇叭开始广播,请听诗朗诵——”。这一招屡试不爽,宝宝乖乖地拥进怀里,饶有兴趣地聆听简短的唐宋名诗。这段时光持续了大半年时间。后来自己担心在个别字音上声调不准,偶尔使用智能音箱正音,结果再说“请听诗朗诵”,宝宝便指着音箱喊:“音箱,音箱。”“始作俑者”竟然被下岗了。宝宝听“诗朗诵”一首接一首,稍有停顿便喊“音箱”,听得特别专注,还能配合诗句内容做动作,或像说“三句半”那样说出一些字词。譬如李白的《夜宿山寺》,“不敢高声语”,她把小手放到嘴唇上摇一摇;“恐惊天上人”,她便仰起头,将右手食指指向天空。听杜甫《江畔独步寻花》:“留连戏蝶时时舞,自在娇莺恰恰啼。”她跟着朗诵节奏说“舞”“娇莺”“恰恰啼”,尽管发“wu”音很含混。听陶渊明《饮酒(其五)》:“此中有真意,欲辩已忘言。”就跟着说“真意”“已忘言”。奶声奶气的,煞是动听。奇怪的是爱听李白《将进酒》,屡听不厌,令人费解。宝宝的语言能力进步很快,譬如“小燕子,穿花衣”“小白兔,白又白”“小老鼠,上灯台”等童谣,可以全文背诵,清晰流利。她经常自学新词,有的并非是大人有意教学的,譬如昨天突然说:“比亚迪”,连续说了好几遍,把自己逗得嘎嘎笑,可能大人聊天被她听到就学会了。宝宝穿着纸尿裤,当确定她大便了,你若问:“宝宝,拉了吗?”她回答:“没拉。”给她冲洗时贴着小脸蛋抽抽鼻子,故意逗她:“美美的,香香的”,然后加重语气:“臭臭的。”她羞羞地说:“宝宝拉了,臭臭的。”奶奶用她的手机玩具模仿打电话,她学会了,就把手机玩具放在耳旁说:“喂,你是谁呀?爸爸妈妈,爷爷奶奶,还有宝宝。”她站在前阳台的盆栽前,一边看花一边说:“爷爷养的花。小飞虫,爷爷看不见,奶奶看不见,宝宝看见了。” 她完全可以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图,跟大人对话基本上无障碍。她妈妈曾说过,当地宝妈们建有一个微信群,她们的孩子出生时间相差不大,有的至今才会叫“爸爸、妈妈”,群里讨论得很热烈,宝妈们患上了语言发展焦虑症。有一次,我带着宝宝在公园里游玩,偶遇一位白白胖胖的慈祥的老太太。老太太喜爱宝宝,捏捏她的腿,握握她的手,问道:“宝宝几个月了?会说话了吗?”我回答:“快一岁半了,说话挺好的。”老太太点点头说:“我家有个男宝宝,快两岁了还不会说话。您猜怎么着?一开口说话都带词。”可见有的孩子在语言能力发展方面有延迟也有飞跃。

           宝宝的语言发展及智力发育与其爸妈的陪伴密切相关。她爸妈尽可能地抽时间陪着宝宝玩,一起做游戏,注重开展高质量的“亲子共读”活动,早晨醒来读绘本(有时讲汉英双语),晚上睡前讲故事,天天如此,自然而为,不设功利目的。通常由宝宝从书架上自选绘本,选了中意的,便举起来:“讲讲。”绘声绘色地讲完一遍,她要求:“还要讲一遍。”对有兴趣的内容甚至反复讲若干遍,直到心满意足。宝宝在挑选玩伴方面有绝招,抓住一位便不放手,首选妈妈,其次爸爸,再次爷爷奶奶,若一起陪她玩更高兴。宝宝近期喜欢益智类玩具,家中备有拼图、拼版、磁力片、积木、插花等,可自由组装、拼接与拆卸,任她选择,以训练想象力和动手能力。宝宝独立插成的花柱超过了身高,能够把五块局部卡片拼成一张完整的动物图片,还把若干不同颜色的磁力片垒成灯塔或城堡,有时围成一块园地,放上玩具小猫咪、小白兔,自己也坐进去。至于手指上的精细动作,基本上没有困难。我跟她爸妈说,宝宝天赋不错,应好好考虑将来的教育问题。

           我正在电脑上赶写这篇文章,身后响起了宝宝的脚步声。宝宝走到近前,叫一声“爷爷”,便两手抓着我的上衣爬上来,坐到怀里在键盘上一阵敲打。此刻,我明白文章该结尾了,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我去做——陪宝宝玩。我见证了宝宝的成长,期待着在更多的惊喜中拥抱明天。

           3月5日惊蛰,我们又迎来了万物复苏、百花竞秀的季节。幸福在招手,享受当下,享受过程,时光匆匆,岂可虚度!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25年3月8日妇女节写于天通东苑

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  上一篇:没有了
    下一篇:没有了